眷予倦羁旅,坎壈林壑间。
落日投古寺,秋虫吟乱山。
月明露已白,风定云方还。
王事殊未暇,怅兹清夜闲。
宿岘山寺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岘山寺二首》是宋代刘攽创作的两首诗 。这两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岘山寺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向往,同时透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第一首诗“眷予倦羁旅,坎壈林壑间。”描述了诗人因公务繁忙而感到厌倦,身处崎岖的山林之间。这种描述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状态,也反映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疲惫。诗中的“落日投古寺”和“秋虫吟乱山”两句,分别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宁静场景以及秋天夜晚虫鸣的声音,这些自然元素的加入,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
第二首诗“空窗向云月,高枕听风松。”则转向了更加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借助“空窗”、“云月”和“风松”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既空旷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听到风声和松涛。而“幽境昔未遘,仙游如可逢”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仙境般的理想生活的向往。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显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寂寞。
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变化,还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生活琐事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深欣赏。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示。
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关注。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攽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精神面貌。他的诗作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折射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宿岘山寺二首》是刘攽以其特有的文学风格创作的作品。它们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感悟。通过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