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刁景纯二首

承明通佚老,仁智远归居。
门下无留客,灯前不废书。
舞筵交履舄,倚杖及田庐。
以此为家事,忘年八十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刁景纯二首”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两首挽诗。这两首诗不仅是对刁景纯的悼念,更是对其一生德行与学问的赞颂。下面将从诗句的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等方面展开介绍:

  1. 诗句内容
  • 第一首:“承明通佚老,仁智远归居。”这一句描述了刁景纯的住所——承明,一个象征着清静与智慧的地方,体现了他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
  • 第二首:“延陵君子墓,南极老人星。”通过提及延陵和南极老人星这两个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刁景纯崇高地位和深厚影响力的尊崇。
  • 第三首:“自古称遗爱,斯文重典刑。”这句展现了刁景纯生前深受人们敬爱,其遗德和风范被后世传颂。
  • 第四首:“一生隆许与,五福最康宁。”反映了诗人对刁景纯一生中所得到的祝福和幸福生活的怀念。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刘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情感和哲理。
  • 意象丰富:诗中融入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如延陵、老人星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艺术性,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 情感真挚:刘攽作为友人的后人,他的这首诗充满了对已故好友的深情怀念和敬意,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作品更加感人至深。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刘攽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文学创作在当时受到高度重视。
  • 个人经历:刘攽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生活和思想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 文学价值:刘攽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通过对刁景纯的挽歌,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挽刁景纯二首”不仅是一首对亡友的哀悼之作,更是一部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艺术佳作。它不仅体现了刘攽对刁景纯人格和学问的极高评价,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和道义的坚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