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明通佚老,仁智远归居。
门下无留客,灯前不废书。
舞筵交履舄,倚杖及田庐。
以此为家事,忘年八十馀。
【注释】
承明:宫名,汉景帝时为太子舍人。佚老:指退官归隐。仁智:儒家所提倡的品德。远:远离尘世喧嚣。门下无留客:《史记》载,楚庄王欲见宋元王,先派人问:“楚有直士二人,其父愿富其家,兄愿贵于其弟,兄弟俱争之。故吾闻观夫君之家事者,以观君子之志也。”宋元王曰:“唯唯。”使人至门而观之,其弟在门焉,故不得见。后闻其弟得贵,乃告其兄,其兄曰:“吾弟已得富贵矣,吾尚安用此?使弟富贵,是贪利市名耳。且吾闻之,天子尚能致诸侯,况在弟乎?吾不贵,即非吾情,吾不能为也。”宋元王叹赏之。及即位,乃遣使者赐其弟金玉,不可辞,受之。于是宋元王谓其弟曰:“汝得贵矣!”宋元王曰:“子何知?”对曰:“天子犹言‘汝得贵’,况臣等骨肉乎?”
灯前不废书:《汉书》载,汉文帝每朝会日,常召博士诸生讲论难经,弟子各授《论语》、《孝经》。太史公读《春秋》,数月不知其义所止,常谓“难”。又云:“少尝与梁孝王、袁丝、灌宗之徒游。”袁丝好《易》,亦善说。孝文时,诸生皆通《五经》,独齐郡张生善《礼》而鲁徐生善《尚书》,齐赵某、申章、辕固生、洛阳江翁、山阳唐生皆好《易》,济南伏生、东郡秦客、新垣平、梁怀、淮阴雷被、胶西庸生、长陵王卿、巨鹿苏恕、乐安皇友、平原刘姿皆好《诗》,故号“诸生”。
舞筵交履舄:履舄,古人鞋上系带,便于行走,履舄相并而行,表示亲近。舞筵:宴席。履舄交加,比喻亲热异常。倚杖及田庐:拄着拐杖去田里劳作。及:到。
以此为家事:认为这(隐居)就是自己的家事。忘年八十馀:忘记了年龄已经八十余岁。余:古时候用于自称,表示谦词。
译文:
承明宫通达隐逸的老儒,仁爱智慧超然物外。
门前没有客人停留,灯前不放下书卷。
宴会中宾客们相互交换鞋子,倚靠拐杖到田野劳作。
把隐居当作自己的家事,忘记年已八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