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思常在去,令德久犹存。
恸哭新阡树,迟疑旧里门。
大招声断绝,丹旐影翩翻。
后日谈随会,人知叹九原。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最后根据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做赏析,首先要明确“赏析”的含义,“赏析”就是品评赏析,即通过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及社会背景的分析,指出其优点及局限,给予肯定或否定的意见。赏析的角度一般包括主题、内容、手法、语言等方面,注意点要准确,尽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伯父挽诗二首”,这是第一道题目。
【译文】
百姓思念他始终没有离开这里;他的美德永远留在人间。
在新的祭堂前痛哭地树起哀悼之碑,犹豫不决地徘徊在旧的墓地门口。
《大招》的歌声断绝了,那黑色的旗子在风中翻飞。
日后人们谈起这件事,知道这位贤者已经去世。
【注释】
- 伯父:指杜甫的族叔。2. 民思长在去:意思是说百姓怀念他永远没有离去。3. 令德久犹存:意思是说他的美德永久留存。4. 恸哭新阡树:意思是说在新坟前痛哭。5. 迟疑旧里门:意思是说犹豫徘徊在旧的墓门前。6. 丹旐(zhào):古代丧事所用的红色标志。7. 人知叹九原:《礼记·檀弓上》:“死而不朽。”郑玄注:“何休《公羊传》曰:‘不朽者,入于九原。’”9. 后日:将来的日子。
【赏析】
此诗是杜甫七十六岁时所作,当时诗人已经去世,但后人仍然念念不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先人的怀念之情。首联写先人虽然已离世多年,但他的美德却一直被人们所怀念。中间两联分别描写了作者在先人坟墓前悲痛欲绝的情景,以及他在墓门前徘徊不已的情景。结尾两句则表明了作者对于先人的怀念之情将会延续到未来的日子里。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