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同年殿丞知鄞县

结爱愧同年,君先予着鞭。
稍迁钩盾省,历试武城弦。
越岭霞明日,南溟水浸天。
微官等不遂,欲治子猷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同年殿丞知鄞县》是宋代诗人刘攽的一首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刘攽,字华父,号中山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诗歌原文:结爱愧同年,君先予著鞭。稍迁钩盾省,历试武城弦。越岭霞明日,南溟水浸天。微官等不遂,欲治子猷船。
  3. 主题解读: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首联“结爱愧同年,君先予著鞭”,意味着诗人在朋友面前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未能早些取得功名。颔联“稍迁钩盾省,历试武城弦”,则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中逐步晋升的经历。颈联“越岭霞明日,南溟水浸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图,暗示着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尾联“微官等不遂,欲治子猷船”则是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希望他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4. 艺术特色:刘攽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送王同年殿丞知鄞县》这首诗也体现了这种风格。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写和对其未来的期望,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社会的关心。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如“越岭霞明日,南溟水浸天”,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送王同年殿丞知鄞县》是刘攽创作的一首表达深厚友情与美好祝愿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更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