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曹何独异吾庐,修竹成林手种初。
未必七贤皆纵逸,因从三昧得无馀。
风声似水还成韵,日影填金尚觉疏。
旧事喜君能记忆,兴来当复扫墙书。
种竹重寄子瞻
介绍
《种竹重寄子瞻》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意蕴,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研究。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诗人简介:刘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贡父,又号公非。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刘攽在仕途上经历了起伏,曾在多个官职之间辗转,最终官至国子监直讲,并因反对新法而出知曹州。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风波和个人命运的波折,但其作品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诗歌原文与译文:诗句“官曹何独异吾庐,修竹成林手种初”表达了一种与世俗不同的生活态度。在这里,刘攽用“官曹”暗示了官场的纷扰,而“吾庐”则代表了他的简朴居所,通过对比突出了他追求的内心平和与超脱。“修竹成林手种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竹子在刘攽的手中逐渐生长,象征着他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诗意赏析与意思翻译:《种竹重寄子瞻》中的“风声似水还成韵,日影填金尚觉疏”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诗人通过对自然声音和光影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超然物外。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颇为丰富,反映了刘攽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他对时代的感慨。作为反对新法的政治人物,他在曹州的日子可能充满挑战,但也正是这样的逆境激发了他内心对于自由、和谐生活的追求。
历史影响:《种竹重寄子瞻》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刘攽的这种表达方式影响了后来许多文人的创作,尤其是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方面。
《种竹重寄子瞻》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刘攽对于人生哲学、艺术审美以及时代精神的一种深刻反映。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够启迪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还能够激发人们在忙碌之余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