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奉世寄诗

江城花柳复残春,每上高楼望所亲。
身滞蛮舒谁与语,书来子弟尔成人。
老侵须鬓茎茎白,情在篇章字字新。
幸有竹林堪纵傲,罢官真作自由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奉世寄诗》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介绍
  • 刘攽,字贡父,号公非,生于江陵(今属湖北),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者。他历任州县官、国子监直讲、馆阁校勘等职,并在神宗熙宁初年因反对新法而被外放担任曹州知州。他的诗歌创作丰富,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江城花柳复残春:描绘了江城的春天景色,花儿已经凋零,柳树也显得有些枯萎,春天的气息逐渐消退。
  • 每上高楼望所亲:诗人常常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身滞蛮舒谁与语:由于政治原因被贬谪,诗人感到身心不畅,不知向谁倾诉。
  • 书来子弟尔成人:每当书信传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诗人心中会涌现出欣慰和喜悦。
  • 老侵须鬓茎茎白: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的头发和胡须都变白了,这是岁月的痕迹,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
  • 情在篇章字字新:尽管年岁已高,但诗人的情感依然饱满,每一篇文章都是新的,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 幸有竹林堪纵傲:虽然身处逆境,诗人仍然能够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比如竹林之中的自在与逍遥。
  • 罢官真作自由身:最终因为反对新法而被贬谪,但这样的决定也让诗人真正获得了“自由”的生活。
  1.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得奉世寄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深沉而真挚。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抒情诗,还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诗人通过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和文人的命运。
  1. 创作背景
  • 政治环境:刘攽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新法的实施使得许多知识分子受到打击,他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动荡和不安。
  • 个人经历:刘攽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起伏,他被贬谪后,生活虽然清苦,但他的心态却始终保持乐观和自由。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发展阶段,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与社会历史背景紧密相连。刘攽的这首作品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 文学地位
  • 历史评价:刘攽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 流派贡献: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之一,刘攽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貌。
  1. 后世影响
  • 读者反响:刘攽的诗作受到了后世读者的高度评价,成为研究宋诗的重要文献资料。
  • 学术研究:在学术界,刘攽的诗歌被视为宋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作品被多次引用和分析。
  • 文化传承:刘攽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攽的《得奉世寄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上展示了作者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刘攽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群体共同心声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