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花柳复残春,每上高楼望所亲。
身滞蛮舒谁与语,书来子弟尔成人。
老侵须鬓茎茎白,情在篇章字字新。
幸有竹林堪纵傲,罢官真作自由身。
《得奉世寄诗》是宋代诗人刘攽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江城花柳复残春,
每上高楼望所亲。
身滞蛮舒谁与语,
书来子弟尔成人。
老侵须鬓茎茎白,
情在篇章字字新。
幸有竹林堪纵傲,
罢官真作自由身。
注释:
-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首联“江城花柳复残春,每上高楼望所亲”中的“江城”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城市,而“花柳”则指春天时美丽的景色。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里江城的景色,以及诗人经常登上高楼眺望远方亲人的情景。
- 颔联“身滞蛮舒谁与语,书来子弟尔成人”中的“身滞蛮舒”形容了诗人在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处境,而“谁与语”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书来子弟尔成人”暗示了诗人通过书信了解到自己的家人已经长大成人,虽然自己无法亲自回去看望他们,但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
- 颈联“老侵须鬓茎茎白,情在篇章字字新”中,“老侵须鬓茎茎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鬓发逐渐变白的情况,而“情在篇章字字新”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即使在文字中也能感受到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关爱。
- 尾联“幸有竹林堪纵傲,罢官真作自由身”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和憧憬。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官场中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够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心态,不受世俗的束缚和羁绊。
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宋词风格的作品,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在诗句中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使得诗歌更加韵律和谐、朗朗上口。
-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江城花柳”象征着春天的美丽景色,而“须鬓茎茎白”则暗示了岁月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奈。
- 另外,诗人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国家大事之中。他通过描述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种写法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刘攽(1024年-1078年),字贡父,一字公非,号中山居士,临江军新喻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文章知名于当世。刘攽的诗风质朴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深思。其中《得奉世寄诗》就是一首典型的反映社会现实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刘攽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还能够感受到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