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钱四

衰老常嫌带减围,那堪髀肉厌征騑。
东山仍有周公梦,也恐三年始得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钱四》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刘攽,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人。他出身于文学世家,是仁宗庆历六年的进士,历任州县官职达二十年。在神宗熙宁时期,他因反对新政而被出知曹州。到了哲宗元祐年间,他被召入朝廷担任中书舍人。
  1. 诗作原文
  • 衰老常嫌带减围,那堪髀肉厌征騑。
  • 东山仍有周公梦,也恐三年始得归。
  1. 诗意解析
  • 衰老常嫌带减围:表达了诗人对于年龄增长所带来的身体变化的感受,特别是对腰带变松和肌肉发胖的遗憾。
  • 那堪髀肉厌征騑:这里的“髀肉”指的是大腿上的赘肉,诗人用“厌征騑”来形容这种赘肉带来的不适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形象变化的不满。
  • 东山仍有周公梦:周公即周朝的开国功臣,此处借指古代的贤人或智者。诗人提到“东山”,可能是指隐居之地或理想中的退隐生活,而“仍恐三年始得归”则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未来政治回归的期待。
  1. 历史背景
  • 《次韵钱四》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相对复杂,王安石变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于时局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1. 艺术风格
  • 刘攽的诗歌以直白真挚著称,其诗风质朴自然,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在《次韵钱四》中,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人生感受和对政治现实的批评。

《次韵钱四》不仅是刘攽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其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的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