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仲素寺丞归灊山

灊山隐居七十四,绀瞳绿发初谢事。
腹中灵液变丹砂,江山幽居连福地。
彭城为我驻三日,明月满船同一醉。
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
来年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访灊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攽的《送王仲素寺丞归灊山》是一首描写友人归隐山林之作。下面将从诗歌原文、诗歌背景以及诗歌鉴赏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 诗篇开篇:首句“灊山隐居七十四”,点出友人已过半百之龄,选择在山中隐居。次句“绀瞳绿发初谢事”,暗示友人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青丝般的活力。
  • 诗意描绘:诗人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归隐山林的生活。他不仅拥有深邃的智慧,还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结尾意境:尾句“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他感叹自己未能及时领悟到这种生活的智慧,只能在远方默默祝福。
  • 整体结构: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场景。从朋友的选择开始,到他的隐居生活,再到诗人自己的感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刘攽,字华父,号公非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表达深深的情感。
  • 创作缘由: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一位年长的朋友时所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与祝愿,同时也寄托了自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时代背景:诗中的隐居思想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
  1. 诗歌鉴赏
  • 意象运用:刘攽在这首诗中巧妙运用了多种意象,如“绀瞳绿发”形容友人年老而精神矍铄,展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感情。
  • 语言风格:整首诗语言流畅,用词简练,但富含深意。通过对比友人与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人生态度的不同选择。
  • 主题思想:虽然诗人并未直接表述,但通过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描绘,间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送王仲素寺丞归灊山》不仅是一首赞美友人归隐山林的作品,也是一篇蕴含深厚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