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州行

自胡请盟供贡职,关西二纪剽兵革。
胡人岁来受金帛,地虽国本常不惜。
帝家将军勇无敌,谋如转圜心匪席。
精神动天天不隔,凿空借筹皆硕画。
贾生属国试五饵,买臣朔方发十策。
偏师倏然尽西海,一月三捷犹馀力。
百蛮解辫慕冠带,五郡扫地开城壁。
葱岭陂陀蒲类深,回笑秦并与禹绩。
尚书论功易等差,御史行封自明白。
武功貤爵十万金,彻侯印组丈二尺。
奋行过望理自尔,少从进熟来无极。
忆昔汉武开西域,天下骚然苦征役。
哀痛轮台置肥美,割弃造阳损斗僻。
岂知洮河宜种稻,此去凉州皆白麦。
女桑被野水泉甘,吴儿力耕秦妇织。
行子虽为万里程,居人坐盈九年食。
熙州欢娱军事息,天王圣明丞相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熙州行》是宋代诗人刘攽创作的一首描写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的诗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胡人请盟的情景,还反映了关西地区长达二十二年的战乱以及边防将军的英勇和战略谋划。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的介绍:

  1. 创作背景:《熙州行》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边境战事频繁,需要有识之士记录下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刘攽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这些诗作,后人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边疆治理的实际情况。
  2. 内容概述:在《熙州行》中,刘攽详细描绘了胡人向宋朝请求结盟并提供贡品的场景。诗中提到,关西地区经历了长期的战乱,胡人每年都来接受宋朝的金帛,尽管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保持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时,诗中也表现了宋朝边防将军的英勇无畏,他们的谋略如同转圜般灵活,使得战事得以平息和解决。
  3.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战争和政治的残酷,更深刻地揭示了和平与合作的重要性。诗中的胡人和关西地区的描述,为后人提供了研究那个时代边疆治理和民族关系的宝贵资料。通过这些文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
  4. 文学价值:刘攽在《熙州行》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胡人和关西地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还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情感。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战争与和平、侵略与反侵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刘攽的《熙州行》不仅是一首反映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的诗歌,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现代生活和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