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林花扫更落

花外愁如海,持觞为扫林。
犹深犹可惜,更落更难禁。
片片春将尽,三三径莫寻。
青苔才列席,红雨又沾襟。
不是乘风去,应如立雪深。
柳绵欺我老,旋拂遍能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景林花扫更落》是宋代刘辰翁的作品。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文学家和诗人,字会孟,号须溪,又号东山居士,福建福州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颇丰,尤以词作最为著名。
  1. 创作背景
  • 该诗的创作时间与刘辰翁个人经历有关。据记载,刘辰翁在宋亡后曾隐居不仕,他的词作多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乱世中的感慨。此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1. 诗歌原文
    花外愁如海,持觞为扫林。犹深犹可惜,更落更难禁。
    片片春将尽,三三径莫寻。青苔才列席,红雨又沾襟。
    不是乘风去,应如立雪深。柳绵欺我老,旋拂遍能侵。

  2.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季节更替、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不是乘风去,应如立雪深”,更是将诗人对于人生无奈的感慨融入其中。
  • 艺术手法:刘辰翁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例如,“片片春将尽,三三径莫寻”通过数字的变化来强调时间的无情。
  1. 文化意义
  • 文化遗产:刘辰翁的这首《春景林花扫更落》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刘辰翁的《春景林花扫更落》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