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既雨晴亦佳

既雨失阴霾,天怜万灶蛙。
是虽犹暑润,亦自觉晴佳。
早见瓢翻海,今无漏透阶。
但能开晚景,粗足慰人怀。
山翠光浮玉,涂泥软衬鞋。
一帘花露影,醉眼为渠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景既雨晴亦佳》是南宋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生于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尤以词作见长,对家国情怀有深切的表达。
  1. 诗歌原文
  • 既雨失阴霾,天怜万灶蛙。
  • 是虽犹暑润,亦自觉晴佳。
  • 早见瓢翻海,今无漏透阶。
  • 但能开晚景,粗足慰人怀。
  • 山翠光浮玉,涂泥软衬鞋。
  • 一帘花露影,醉眼为渠揩。
  1. 诗意解读
  • 首联“既雨失阴霾,天怜万灶蛙”表达了在雨水的洗涤下,原本的阴霾和潮湿被冲洗干净,使得天地显得更加清新明亮。这里的“天怜”意味着自然界的恩泽与怜悯。
  • 颔联“是虽犹暑润,亦自觉晴佳”进一步描绘了虽然天气依然炎热,但雨水的滋润使得空气更加宜人,让人感到愉悦。这种对比,突出了雨后气候的微妙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感受力。
  • 颈联“早见瓢翻海,今无漏透阶”则通过“瓢翻海”和“漏透阶”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雨水带来的清凉感和舒适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雨后景色的喜爱。
  • 尾联“但能开晚景,粗足慰人怀”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能够在自然的赐予中找到慰藉,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美好。这里的“开晚景”不仅指开放晚霞的美丽景色,也暗喻着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和乐观。
  • 最后一句“山翠光浮玉,涂泥软衬鞋”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山间的绿色植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泥土的湿润质感仿佛为鞋子提供了柔软的庇护,整个场景显得宁静而和谐。

这首《夏景既雨晴亦佳》不仅是一首描绘夏日雨后美景的诗,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历史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