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
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
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
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
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
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
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
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
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
《秋景月满秋夜长》是南宋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与情感寄托。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作者介绍:刘辰翁,南宋诗人,字会孟,号须溪。他的诗歌以感慨时事、抒发忧愤为主,语言清新,富有哲理。他的诗歌在当时颇受推崇,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诗词原文: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
诗意解析:诗的开头“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广阔,月光洒满大地,秋意正浓。接着“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月亮圆满而明亮,照耀着整个世界。最后两句“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秋天夜晚的寒冷与寂静。
《秋景月满秋夜长》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