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
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
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
箭漏迷青海,阑干转上阳。
雪痕留得在,何用促扶桑。

【注释】

秋景:秋天的景色。

月满秋夜长:月光照耀,夜色很长。

尘世:人的世界。

天海:指天空。

团团:圆圆地。

一轮秋正满:秋天正好圆满。

百刻夜偏长:一夜有一百个时辰,所以时间比平常更长。

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月亮圆的时候是十五、十六、十七,所以用“三五”来代指月亮圆满的时期;月亮明亮的时候是初一、初二、初三、初四,用“十方”代指月亮明亮的时候。

萃台犹卓午:聚集在台上的人像太阳一样炎热。

梧井欲飞霜:梧桐树上的叶子快要变黄落下来了。

箭漏迷青海:箭壶里的沙漏被迷住了,看不清里面的沙子。

阑干转上阳:栏杆上的横木被转动,看不见上面了。

雪痕留得在:地上还留着下雪的痕迹。

何用促扶桑:为什么还要催促太阳升起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月色的诗。诗中写明月当空,夜深人静;写秋色如洗,月影皎洁;写诗人独坐凝思,感慨万千。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清幽,韵味醇美。

开头两句“秋景月满秋夜长”,以“秋”字总领全诗,点出时令。“月满秋夜长”一句写出了秋夜的特征——月华流照,夜色漫漫。一个“满”字,既写出了“中秋月”圆之形,又写出了“秋夜”之长;而一个“长”字,不仅写出了夜色之深,而且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接下来两句“尘世如天海,团团共月光。”诗人由天上的月写到人间的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尘世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我们就像那海上漂浮的孤舟,与月亮相依为伴。“尘世”指的是人类居住的世界,“天海”是指浩渺无垠的天空,“团团共月光”是指人们仰望天空,欣赏着明亮的月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然后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轮秋正满,百刻夜偏长。”这两句诗意指:此时正值秋季,月光洒满大地,让人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宁静。同时,夜晚的时间也变得异常漫长,让人感到时间过得很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秋天和夜晚的特点。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运用了一些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端正惟三五,空明更十方。”这句诗的意思是:月亮只有到了十五、十六或十七这一天才是端正的样子,而在其他时候却显得空洞无物。同时,月亮只有在清晨时分才会明亮,而在白天则显得黯淡无光。这两句诗通过使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月亮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几句中,诗人又回到了现实:“萃台犹卓午,梧井欲飞霜。”这句诗的意思是:聚集在台上的人都像太阳一样炎热,而梧桐树上的叶子快要变黄落下来了。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寂静的画面。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诗人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人还巧妙地使用了一些典故和诗句来丰富自己的内容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