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十日菊

一年看九九,十日见炎凉。
菊有霜前操,人无节后香。
就令无宿酒,也不似重阳。
一夜寒英老,多情旧雨黄。
帽如前度落,蝶更几时忙。
我不知何夕,相收足晚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景·十日菊》是元代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过后,菊花被忽视,而人却依旧执着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一年看九九,十日见炎凉。
    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事物变化的无情,暗示着岁月和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菊花在节日后所遭遇的命运。
  • 菊有霜前操,人无节后香。
    这句诗突出了菊花在严寒中依然保持其芬芳,而人则在节日后的冷漠中失去了往日的香气,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情冷暖的感慨。
  • 就令无宿酒,也不似重阳。
    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影响,即使人们在节日中有饮酒的习俗,但随着时间的消逝,人们的热情和节日的氛围也会随之消散。
  1. 诗歌背景
  • 宋代:这首诗作于宋代,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思。
  • 元代:虽然刘辰翁生活在元代,但他的作品反映了唐末以来的传统文学风格和审美观念。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刘辰翁的《秋景·十日菊》采用了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手法,通过对菊花和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
  •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菊花与人类行为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哲学思考。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秋景·十日菊》作为一首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
  • 文化传承:这首诗的流传和研究有助于后世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秋景·十日菊》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首深刻探讨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菊花与人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崇高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末期文人的生活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文化视角,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