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蛩响乱秋阴

蛩响何千百,人情自不禁。
馀哀动邻壁,最苦乱秋阴。
泣尽相思梦,惊残劝织心。
露深虫语语,月黑雁沉沉。
坏壁岁年远,长门日夜深。
手摩铜雀雨,和汝一长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景•蛩响乱秋阴》是宋代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凄凉景象和深秋之夜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国家沦亡的感慨和对亲人相思的无奈。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蛩响何千百,人情自不禁。
    馀哀动邻壁,最苦乱秋阴。
    泣尽相思梦,惊残劝织心。
    露深虫语语,月黑雁沈沈。
    坏壁岁年远,长门日夜深。
    手摩铜雀雨,和汝一长吟。

  2. 诗歌解析

  • 蛩响与人情:诗的开头“蛩响何千百,人情自不禁”描述了蟋蟀的叫声成千上万,而人们的情感却难以自我控制。这里用蟋蟀的鸣叫来象征秋天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寂寞和哀愁。
  • 余哀及乱秋阴:“馀哀动邻壁,最苦乱秋阴。”表达了因余哀而引起的邻居墙壁的颤动,以及在秋天的阴暗中感受到的最痛苦的心情。
  • 相思与梦:“泣尽相思梦,惊残劝织心。”描述了因为思念而哭泣到泪水干涸,以及由于被相思折磨到精神崩溃而影响到纺织工作的情况。
  • 露深与月黑:“露深虫语语,月黑雁沈沈。”描绘了夜幕降临时露水浓重,小虫的鸣声此起彼伏;月光昏暗,大雁静静地飞翔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忧郁的氛围。
  • 破坏与长眠:“坏壁岁年远,长门日夜深。”表现了岁月流逝,古墙已经残破不堪;长门宫深夜未央,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无情。
  • 抚摸铜雀:“手摩铜雀雨,和汝一长吟。”最后的这句表达了诗人用手触摸历史的痕迹——铜雀台上的雨滴,以此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感慨和吟咏。
  1. 诗歌风格
  • 刘辰翁的诗歌多表达家国之恨,其风格真率沉痛。在《秋景•蛩响乱秋阴》中,刘辰翁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更深刻地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 作者介绍
  • 刘辰翁(1232—1297),宋吉州庐陵人。少补太学生,因触贾似道权贵,遭廷试失利。后隐居不仕,以词名世,有《须溪集》、《班马异同评》、《放翁诗选后集》等著作传世。他的诗词多抒写家国之痛,风格沉痛真切。

《秋景•蛩响乱秋阴》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更是刘辰翁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深刻的反思和抒情。通过这首诗,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