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时菊委严霜

论菊何心傲,生时失众芳。
未须多晚节,政似委严霜。
北地飞飞击,东篱冉冉黄。
屑冰和露下,薄命有谁当。
客去重阳远,花寒一夜长。
朝来有佳色,未放早梅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景时菊委严霜》是宋代诗人刘辰翁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和对其高洁品质的崇敬。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1237年—1297年),字会孟,号须溪,又号东山太白外史,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与辛弃疾并称为“辛刘”,是宋末文坛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这些经历使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
    论菊何心傲,生时失众芳。未须多晚节,政似委严霜。
    北地飞飞击,东篱冉冉黄。屑冰和露下,薄命有谁当。
    客去重阳远,花寒一夜长。朝来有佳色,未放早梅香。
  • 译文
    谈论菊花何必骄傲,它活着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其他花卉的风采。它不需要像其他植物一样在秋季绽放美丽的花朵,它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严霜一样自然而庄重。北方的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生姿,而东方的篱笆旁,菊花却渐渐变黄。它们像是被霜打过一般,脆弱但不失风骨。
    客人离去后,重阳节的节日氛围也远去了,菊花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开放,显得更加坚韧不拔。清晨,当阳光照耀在菊花上,它们展现出了美丽的颜色,虽然还没有完全开放,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香气。

《秋景时菊委严霜》不仅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人对于自然美、生命哲学和文化传承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