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以田为壑,疏篱野水中。
忧天沈到底,有日出其东。
或谓扶桑巧,谁知梦峡空。
勿朝蓬海白,满眼菊花红。
屐响初来客,墙暄到老翁。
洗光吾镜曲,一笑弄丸同。
秋景日出篱东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景 日出篱东水》并非刘辰翁的作品,而是宋代诗人司空图的诗作。《秋景·日出篱东水》是唐代司空图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和鉴赏:
作者简介:司空图(约837—908年),字表圣,号知非子、耐辱居士等。他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诗评家,其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品原文及注释:《秋景·日出篱东水》全诗如下:
雨以田为壑,疏篱野水中。
忧天沈到底,有日出其东。
或谓扶桑巧,谁知梦峡空。
勿朝蓬海白,满眼菊花红。
屐响初来客,墙暄到老翁。
洗光吾镜曲,一笑弄丸同。作品赏析与评析:司空图的《秋景·日出篱东水》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诗中通过“雨以田为壑,疏篱野水中”等句,生动地描述了田野被雨水淹没的情景。而“忧天沈到底,有日出其东”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无常变化的感慨。诗中的“勿朝蓬海白”,则描绘了一幅菊花盛开的秋日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与写作技巧:司空图的《秋景·日出篱东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此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秋景·日出篱东水》作为司空图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眼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文化价值,进一步推动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