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 喜晴

上元晴。上元晴。待得晴时坐触屏。山禽三两声。
欲归城,未归城。见说城中处处灯。明年处处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相思·喜晴》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刘辰翁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而且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情感深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的小灌村。他生活在南宋末年,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刘辰翁考中进士,此后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尽管他的一生充满动荡,但他的文学作品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表达而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
  2. 作品原文:上元晴。 待得晴时坐触屏。山禽三两声。 欲归城。 未归城。 见说城中处处灯。 明年处处行。
  3. 词作背景:《长相思·喜晴》创作于南宋末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辰翁仍然坚守自己的文学立场,用诗歌表达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晴朗夜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同时,诗中的“见说城中处处灯”一句也透露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信息。

《长相思·喜晴》不仅是一首具有独特韵味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的创作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