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其一寿词

脾神喜乐。寿酒一杯胜服药。过却明朝。顶上新霜也合销。
小春三日。便觉春暄梅影出。醉把梅看。比似茱萸更耐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其一寿词》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长寿和健康的美好祝愿。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刘辰翁,南宋后期文学家、史学家、诗人,生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卒于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灭亡与元军南下的动荡时期,个人也遭受了不少坎坷。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特色的作品,如《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等。

  2. 诗歌原文
    西楼明月照高楼。
    过却明朝。
    顶上新霜也合销。
    小春三日便觉春。
    醉把梅看比似茱萸更耐寒。

  3. 诗歌解析

  • 首句赏析:“西楼明月照高楼。”这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月光洒在高楼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月亮的高悬不仅照亮了夜空,也象征着作者心中的光明与希望。
  • 次句赏析:“过却明朝。”这句话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面对明日,人们常常感叹岁月不居,时光如梭。这里的“过却”意味着告别过去,迎接新的开始。
  • 第三句赏析:“顶上新霜也合销。”此处的“顶”字可能是笔误,应为“鬓”。“新霜”通常代表着衰老和变化。然而,作者在这里用“销”字来形容新霜的消逝,暗示着青春和活力的回归。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 第四句赏析:“小春三日便觉春暄梅影出。”春天的气息逐渐浓郁,梅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和坚韧。这里的“小春”指的是农历二月,而“暄”字则描述了春天温暖的气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第五句赏析:“醉把梅看比似茱萸更耐寒。”这里的“醉把梅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饮酒赏月时的愉悦心情。同时,将梅花与茱萸相比,既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赞美。梅花以其傲雪凌霜的特性而闻名,而茱萸则因其独特的香气而被人们喜爱。诗人通过这样的比较,表达了对梅花坚韧品质的欣赏。

刘辰翁的这首《减字木兰花·其一寿词》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生活哲理和历史感慨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解析,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