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其一十二大红桃花

鞓红干色无光霁。须是鲜鲜翠。翛然一点系裙腰。不着人间金屋、恐难销。
英英肯似焉支贵。漫脱红霞帔。落时且勿涴尘泥。留向天台洞口、泛吾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大红桃花》是一首宋代词人刘辰翁的作品。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生活的喜爱。以下是对这篇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1233年2月4日—1297年2月12日),字会孟,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丰富的成就,还在文学批评和文化遗产保存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一生致力于文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给后世。
  1. 原文展示
    鞓红干色无光霁。须是鲜鲜翠。翛然一点系裙腰。不著人间金屋、恐难销。英英肯似焉支贵。漫脱红霞帔。落时且勿涴尘泥。留向天台洞口、泛吾诗。

  2. 诗词赏析

  • 色彩与意象:《虞美人·大红桃花》运用了生动的色彩词汇,如“鞓红”,形容花瓣饱满而有光泽,而“英英”则用来形容桃花的艳丽和生机。这些色彩的使用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自然场景中。
  • 情感表达:词中的“翛然一点系裙腰”形象地描述了桃花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而“不著人间金屋、恐难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珍视。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刘辰翁的《虞美人·大红桃花》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