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何须惊觉,唤草庐人起。算成败利钝,非臣逆睹,至死后已。又何似、采桑八百,看蚕夜织小窗里。漫二升自苦,教人吊卧龙里。别有佳人,追桃恨李。拥凝香绣被。争知道、壮士悲歌,萧萧正度寒水。问荆卿、田横古墓,更谁载酒为君酹。过霜桥落月,老人不见遗履。置之勿道,逝者如斯,甚矣衰久矣。君其为吾归计,为耕计。
但问某所泉甘,何乡鱼美。此生不愿多才艺。功名马上兜鍪出,莫书生、误尽了人间事。昔年种柳江潭,攀枝折条,噫嘻树犹如此。登高一笑,把菊东篱,且复聊尔耳。试回首、龙山路断,走马台荒,渭水秋风,沙河夜市。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此时对影成三,呼娥起舞,为何人喜。
莺啼序 · 其一感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莺啼序》·其一感怀》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莺啼序·其一感怀》是一首晚春感怀伤离悼亡的词作,通过叙述当年与情人游西湖的艳遇欢情,重游湖上而物是人非,抒发长期孤身漂泊的羁旅之感和对情人的无限哀悼之意。这首词不仅形象地反映出与情人邂逅相遇及生离死别之情思,而且字里行间还透露出爱情悲剧是由于某种社会原因酿成的。
《莺啼序·其一感怀》的写作背景是在宋末,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词人吴文英身处乱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作,借以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词中,吴文英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比喻和典故,使得整首词的艺术表现力更加强烈。例如,“残寒正欺病酒”中的“残寒”象征着词人的孤独和凄凉,而“病酒”则表达了词人心中的苦闷和无奈。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晚春时节的画卷,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莺啼序·其一感怀》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巧的结构安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词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春景、往昔、别离和悲哀,层次分明,情感渐进。这种结构的运用既体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也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词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莺啼序·其一感怀》不仅是一首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哲理的词作。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词人对生命、爱情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