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 其二

闷如愁红着雨,卷地吹不起。便故人渺渺,相逢前事,欲语还已。凝望久、荒城落日,五湖四海烟浪里。问而今何处,寄声旧时邻里。闲说那回,海上苏李。雪深夜如被。想携手、汉天不语,叫□不应疑水。待河梁、一尊落月,生非死别君如酹。望故人阁上,依稀长剑方履。
古人已矣,垂名青史,谓当如此矣。又谁料浮沉,自得鱼计。赏心乐事,良辰美景,撞钟舞女,朱门大第。雕鞍骏马番装笠,笑虚名何与身前事。区区相望,饿死西山,悬目东门,人生何乐为此。古人已矣,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听喔喔、鸡鸣早起,屡舞徘徊,痛饮高楼,狂歌过市。苍苍万古,羲农周孔,文章事业星辰上,到而今、枯见银河底。笑他黄纸除君,红旗报我,为君助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莺啼序·其二》是南宋诗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当前苦难现实的哀伤。这首词以自然景象为媒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与个人经历的独特感慨。

《莺啼序·其二》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如下:

  1.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处于战乱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辰翁通过自己的笔触,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忧虑。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者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心态。

  2. 风格特点:《莺啼序·其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其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其次,该词在结构上严谨,层层深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逐渐深化主题,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深层情感。此外,词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 情感表达:刘辰翁在《莺啼序·其二》中表达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一方面,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上的事件,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不满;另一方面,他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词作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 在阅读《莺啼序·其二》时,可以关注刘辰翁的其他作品,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学风格和创作背景。
  • 词作为一种古代诗歌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研究《莺啼序·其二》。
  • 刘辰翁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局势和民族矛盾等,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莺啼序·其二》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关怀。
  • 词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技巧上的精湛,还在于其能够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在欣赏《莺啼序·其二》时,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莺啼序·其二》不仅是刘辰翁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进一步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