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醉歌

君不见七十二子从夫子,儒雅强半鲁国士。二十八宿佐中兴,英雄多是僰阳人。
丈夫生有四方志,东欲入海西入秦。安能龌龊守一隅,白头章句浙与闽。
醉游太白呼峨岷,奇材剑客结楚荆。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
天长路远何时到,侧身望兮涕沾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多景楼醉歌》是南宋诗人刘过的一首著名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刘过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国家动荡的年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过对科举制度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和不满,因此他选择在多景楼醉酒后创作了《多景楼醉歌》。
  • 创作动机:通过《多景楼醉歌》,刘过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治现实的失望以及对个人理想与抱负的追求。《多景楼醉歌》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抒发,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思。
  1. 文学价值与意义
  • 情感表达:《多景楼醉歌》中蕴含着深厚的个人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渴望。
  • 文学风格:这首诗采用了豪放的词风,语言直白而富有力量,充满了激情和豪迈之情,体现了宋代诗词中的一种典型风貌。
  1. 艺术表现
  • 意象运用:在《多景楼醉歌》中,刘过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七十二子从夫子”、“二十八宿佐中兴”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特色:刘过的语言简练而有力,能够直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多景楼醉歌》作为刘过的一部代表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也同样深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了解到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还可以深入理解刘过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情怀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