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酒滴如真珠,公能醉之酒百壶。
得闲政恐不来尔,来则倒屣相与俱。
江山绕楼诗句好,奔走万变同驰驱。
大书小草各有能,雷雹震耀莺花姝。
当其半醉尚醒在,宛若处女未嫁夫。
杯行到手湖海歇,翻覆云雨来须臾。
羲之屈使坐北面,命骚如役仆与奴。
角巾斜飘鬓毛出,笔墨颠倒衫袖乌。
回旋左右如有碍,归路不记长须扶。
宾侪指摘士窃笑,亦有好事描为图。
或云先生郁于用,浮沉欲以酒自娱。
实非能饮姑好客,不时斗酒由人须。
若予乃是真饮者,糟丘日日乡无何。
虽然人亦难意料,未可目以为酒徒。
相逢摆略边幅尽,胸次开豁无城郛。
敛藏穷达付之酒,不以礼法自束拘。
情归一真举无伪,滑稽玩世为通儒。
饮与不饮无不可,醉醒醒醉同一区。
痴人之前莫说梦,梦中说梦愈阔迂。
客来辄饮饮辄醉,此其所以为竹湖。
不然他人岂无酒,欲去此脚自懒趋。
计公之客日百数,结束冠带纷座隅。
欲言喉牙物如梗,中怀腹非外示愚。
不如鄙性好诚实,退无取议进不谀。
欧公自爱曼卿放,昌黎亦喜刘叉粗。
满城风雨重阳近,黄花篱落金英敷。
山高凛风吹客倒,公楼虽小主者殊。
狂当相就取一醉,有酒饮我无酒酤。
此即虽狂亦可喜,我去俗子畴当呼。
世无人兮亦已久,公不容我谁容乎。
寄竹隐先生孙应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竹隐先生孙应时》是南宋诗人刘过的一首七言绝句。《寄竹隐先生孙应时》不仅是刘过对同代文人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其生活哲学和人格魅力的一种展现。下面将详细阐述这首作品的内容、意义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寄竹隐先生孙应时》的作者是刘过,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失意的转变过程,最终选择了以文学自娱。
- 诗歌创作:刘过在南宋时期以其豪放的词风和慷慨激昂的诗作著称,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竹湖人之英,剧县勇自试。三年种桃李,遗爱及僮稚。咸欲父母之,谓吾公之子。独有督邮嫌,见谓不事事。瑕疵催科细,欲以三尺治。八月苗僦楼,半年縻隐市。小窗天日晴,洒落自胸次。抖擞旧尘埃,楮札左右置。寄傲点画间,挥染当游戏。人贤世所希,嗜好人共贵。车马闹填门,载酒日纷至。大书极豪放,小草亦姿媚。敛藏经纶业,进此第一义。玉板抄歌诗,石碑刻图记。人家锦为轴,高壁垂至地。袭藏较工拙,临写费同异。争如老刘子,落魄一狂士。半生不读书,颇能会其意。寒泉骥马饮,平陆蛟龙起。得非久幽愤,於以发奇气。故使钟鼎疏。自足名一世。毛锥久见绝,一见尚能喜。酒边袖予诗,不誉亦不忌。有时夺之去,箱箧馀故纸。如持将军诰,屡博姑苏醉。
- 诗歌鉴赏
- 艺术风格:刘过的诗歌风格豪放、直率,语言简洁明快,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理想的理解。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的境遇和遭遇,展现了一位失意文人对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才华的珍视。
- 文化意义
- 文人心态: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宋代文人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
- 社会价值:刘过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文人群体的精神面貌,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刘过的诗作在宋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豪放派的词风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后世传颂:刘过的一些诗句和词作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 现代评价
- 历史评价:在文学史上,刘过被普遍认为是一位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文人,他的作品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主义精神。
- 现代解读:现代学者对刘过的诗作进行了新的解读和研究,认为他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深入理解了《寄竹隐先生孙应时》后,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创新。这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宋代文化,也能为现代人提供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方式。
《寄竹隐先生孙应时》作为刘过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