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李敬子

此士今徐孺,柴扉肯妄开。
空闻羔雁去,不见凤麟来。
庐阜寻僧出,东湖赴讲回。
何由操杖屦,林下再相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李敬子》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风格豪放雄健,语言简练明快,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1. 诗歌原文
    此士今徐孺,柴扉肯妄开。
    空闻羔雁去,不见凤麟来。
    庐阜寻僧出,东湖赴讲回。
    何由操杖屦,林下再相陪。

  2. 诗词解析

  • 字面含义:诗中的“此士”指的是作者自己,而“徐孺”则是指徐稚,古代一位著名的隐士,以其不问世事、隐居山林而闻名。这里的“柴扉肯妄开”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感。
  • 情感表达:“空闻羔雁去,不见凤麟来”反映了诗人对于贤能之士离去的无奈与遗憾。这里的“羔雁”和“凤麟”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物,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人才的离去。
  • 象征意义:整首诗通过描写隐逸生活的景象和对贤能之士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其中“柴扉”和“林下”等意象还象征着诗人自己的清高品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1. 艺术特色
  • 音韵和谐:《怀李敬子》的押韵格式严谨,每两句为一韵,遵循了古典诗歌的韵律规则。这种严谨的韵律安排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加悦耳动听。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徐孺”、“羔雁”、“凤麟”、“柴扉”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怀李敬子》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