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惠庙

来访古祠宫,迢迢过水东。
一条溪不断,数里竹方通。
巫拜分馀胙,商行祷顺风。
妆楼空百尺,半仆夕阳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惠庙》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庙的景象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刘克庄(约1187年-约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放,富有战斗性。
  2. 作品原文:《清惠庙》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其中“来访古祠宫,迢迢过水东。一条溪不断,数里竹方通。巫拜分馀胙,商行祷顺风。妆楼空百尺,半仆夕阳中”描述了他对古庙的探访情景。
  3.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清惠庙周边环境和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刘克庄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欣赏。通过对古祠宫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建筑的宏伟与壮丽;而对溪流、竹林和夕阳的描绘,则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洁而生动,通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古朴而幽静的画面。
  4.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传承。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常常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刘克庄的创作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此外,作为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功底的诗人,刘克庄能够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融入诗词之中,使得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5. 文化意义:刘克庄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与思考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个时期,文人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们不仅要创作文学作品,更要通过这些作品中所展现的文化元素来传递和发扬优秀的文化遗产。刘克庄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诞生的,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也成为了后人了解和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清惠庙》是刘克庄以宋代为背景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内容涉及古庙的建筑特色、周围环境以及作者的个人感受。该诗不仅展示了刘克庄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宋代文化的特点。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宋代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