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带亭

上到青林杪,凭栏尽桂州。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沙际分渔𦩘,烟中见寺楼。
不知垂去客,更得几回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簪带亭》是刘克庄创作的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美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是诗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一次深情回忆和赞美。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及诗论家。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激昂,也有江湖派的细腻,且多涉时政,关心民生。
  1. 作品原文
    上到青林杪,凭栏尽桂州。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沙际分渔𦩘,烟中见寺楼。
    不知垂去客,更得几回游。

  2. 诗中所绘景色特点

  • 山水相映:诗中描述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展现了一幅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山峰环绕着田野,一条清澈的小河环绕着城市。
  • 渔舟点缀:“沙际分渔𦩘”,渔人们在沙滩边划船,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 寺庙隐现:“烟中见寺楼”,远处的寺庙在袅袅烟雾之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
  • 游人驻足:“不知垂去客”,暗示有游客驻足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但具体是谁不得而知。
  • 多次游览:“更得几回游”,表达了人们对这片山水的喜爱和留恋,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此游玩。
  1. 诗人情感表达
  • 通过这首诗,刘克庄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怀念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中,也渗透在整首诗的情感色彩中。

《簪带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还能深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