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汤仲能二首

拔起真三秀,分飞祇二难。
怕趋丞相热,宁忍后山寒。
梅老徒书局,徂徕不谏官。
如何令国弈,白首局傍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克庄创作的《挽汤仲能二首》是宋代诗人的五言律诗,体现了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下面将逐一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首句:“拔起真三秀”中的“拔起真三秀”,字面意为从众多优秀的人才中提拔出三位杰出者,暗含了对汤仲能非凡才华的认可与赞赏。
  • 次句:“分飞只二难”表达了两人虽志趣相投却因命运多舛而难以相聚的无奈和遗憾。
  • 第三句:“怕趋丞相热”反映了诗人对汤仲能仕途顺利可能面临的压力的担忧。
  • 第四句:“宁忍后山寒”则透露出对友人在官场中可能遭遇的艰难境遇的同情和不舍。
  • 末句:“太丘州里化,伯起子孙贫”通过提及太丘(地名)和伯起(人名),描绘了汤仲能在社会及家族层面所面临的变迁。
  • 尾句:“零落欧门士,消磨濮议人”形容汤仲能像散落在欧洲大陆的文人一样,以及像被消磨在政治斗争中的学者一样的命运多舛。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着深深的哀愁和不舍,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忧虑。
  • 意境营造:通过对汤仲能命运的描述,勾勒出了一个既富有才情又面临困境的人物形象。
  • 修辞使用:诗中使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拔起真三秀”、“分飞只二难”等,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此诗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但据内容推测,应属于宋代。
  • 创作地点:由于无确切证据,具体创作地点不详。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文学作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展示了宋代诗人刘克庄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 文化传承:诗中涉及的政治、社会议题,为后世提供了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 读者反响:历代读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1. 研究现状
  • 学术研究:已有学者对《挽汤仲能二首》进行了研究,对其艺术特点、文化背景、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 学术贡献: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关于宋代诗歌的研究,并为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刘克庄的《挽汤仲能二首》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沉的情感力量,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骨与担当,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