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至聋三日,悲来赎百身。
太丘州里化,伯起子孙贫。
零落欧门士,消磨濮议人。
殷勤赍掬泪,一洒素车尘。

【注释】

  1. 太丘:地名,在今江苏沛县。州里:乡里。化:教化,指有贤德的人。伯起:人名,字伯起。欧门:地名,在今江苏沛县。濮议:指宋仁宗时对濮王赵允让的追封问题。
  2. 零落:凋零,衰败。
  3. 殷勤:情意深厚。
  4. 赍(jī)掬(jué):携带着眼泪。一洒:洒向。素车:古代丧车,用白布覆盖。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汤仲能的诗。诗人得知汤仲能死讯后,悲恸万分,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好友的哀悼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寓意深刻。
    第一句“讣至聋三日”,写诗人接到噩耗后的悲痛心情。“讣”是通报死亡消息的文书,这里指汤仲能的死讯。“聋”在这里表示悲痛到了极点。
    第二句“悲来赎百身”,“悲”是悲痛的意思,“赎”是赎罪、补偿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为了弥补对朋友的愧疚感,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汤仲能的生命。
    第三句“太丘州里化”,意思是汤仲能在乡里享有崇高的声誉。“太丘”是地名,“州里”是指乡里。这句诗赞美了汤仲能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能。
    第四句“伯起子孙贫”,意思是汤仲能的后代子孙依然贫穷。这里的“伯起”是人名,“子孙”是指后代,“贫”表示贫困。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汤仲能后代的同情和关心。
    第五句“零落欧门士”,“零落”是指凋零、衰败的意思,“欧门”是指地名,即今天的徐州市。这句诗描绘了汤仲能生前所处的环境和背景。
    第六句“消磨濮议人”,意思是汤仲能在濮议事件中受到牵连而蒙受不白之冤。这里的“濮议”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濮议之争,当时有人主张恢复周武王时的分封制,而有人则主张按唐制实行郡县制,双方争论不休。这场辩论最终以皇帝支持后者而告终,使得一些大臣受到牵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汤仲能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受到打击的同情和关切。
    第七句“殷勤赍掬泪”,意思是诗人怀着深情厚谊,带着满腔热泪为汤仲能送行。这里的“殷勤”表示情意深厚,“赍掬”是携带着泪水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汤仲能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
    第八句“一洒素车尘”,意思是诗人将泪水洒在了丧车的车轮上,象征着与汤仲能永别。这里的“素车”是指白色的丧车,表示葬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哀思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汤仲能的悼念,展现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亡友的深切缅怀。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人生、道德和正义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