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助教

彼此俱丁未,相逢忆少时。
工书有筋骨,嗜句入肝脾。
鲁泮郎君秀,唐官助教卑。
直须燎黄诰,方慰蓼莪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王助教》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诗人与王助教的重逢之际,通过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下面将从诗歌原文、艺术特色、历史背景以及现代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诗歌原文:彼此俱丁未,相逢忆少时。工书有筋骨,嗜句入肝脾。鲁泮郎君秀,唐官助教卑。直须燎黄诰,方慰蓼莪悲。

  2.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挽王助教》体现了刘克庄严谨的结构和深厚的情感。其结构为起承转合,首联点出时间与情境,颔联描绘了王助教书法的特质,颈联则抒发了对王助教人格的赞美,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王助教去世后的哀思。整首诗歌语言朴实而感情真挚,通过对王助教生平的描述,展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品德。

  3. 历史背景:刘克庄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但文化繁荣的时代。《挽王助教》的创作,不仅是对一位老朋友的悼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学者的尊重。在当时的教育体系中,王助教作为助教,承担着教学和辅导的任务,他的离去无疑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影响。因此,刘克庄的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友谊的追忆,也是对教育事业的一份肯定和尊重。

  4. 现代影响:尽管《挽王助教》本身是一首诗歌,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刘克庄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文人生活、教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此外,这首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至今仍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挽王助教》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