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归何及,南柯梦忽醒。
居然鸣挽铎,都未制斋铃。
官已题华表,名空录御屏。
遥知泉下意,犹待竹溪铭。
挽南雄林使君
介绍
《挽南雄林使君》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一窥宋代文人对故人离去的哀悼之情和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感慨。
《挽南雄林使君》是刘克庄在宋宁宗庆元四年创作的。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南雄林使君的哀思。诗中“东路归何及,南柯梦忽醒”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友人逝去后,生前所经历的一切仿佛是一场南柯之梦,终将醒来,无法挽回。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无奈与悲伤,也反映了对生死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中的“居然鸣挽铎,都未制斋铃”则进一步突出了悼念之深切,表达了对死者的怀念与追忆,同时暗示出作者未能亲自参与葬礼的遗憾。诗末的“遥知泉下意,犹待竹溪铭”则流露出对逝者的思念和对来世的期许,以及对生死界限的模糊认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和情感的复杂性。
从文学角度来看,《挽南雄林使君》作为刘克庄的作品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居然鸣挽铎,都未制斋铃”一句,既指代了实际的丧事活动,又暗含了人生无常的主题,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此外,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充分体现了宋代古诗的艺术特色。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挽南雄林使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文化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面临着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双重挑战,他们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家国情怀的抒发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刘克庄作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绪。通过《挽南雄林使君》这样的作品,我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
《挽南雄林使君》不仅是刘克庄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宋代文人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韵味和深度,还能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