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朱吏部子明二首

渡江太史后,当世大儒门。
诸老贤宗子,文公爱嫡孙。
不来陪讲席,却去护留屯。
寂寞冯唐老,无人为上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朱吏部子明二首》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挽朱吏部子明二首》的作者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经历丰富,政治生涯中曾历任多个职务,但最终以隐退为主。在文学上,刘克庄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受到后世推崇。
  2. 诗歌原文:诗中的“渡江太史后,当世大儒门”描绘了朱吏部子明的学术地位以及他在当时学术界的重要影响。而“诸老贤宗子,文公爱嫡孙”则赞颂了朱吏部子明不仅是家族中的优秀代表,还是文坛上的杰出人物,得到文人墨客的广泛尊敬和赞誉。最后两句“不来陪讲席,却去护留屯。寂寞冯唐老,无人为上言”表达了诗人对朱吏部子明去世后的惋惜与感慨,冯唐指东汉时期的名将冯异,此处用以形容朱吏部子明虽已离去,但其精神仍被人们怀念。
  3. 作品背景:刘克庄创作《挽朱吏部子明二首》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之际,文人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与无奈。朱吏部子明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其逝世无疑给当时的文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刘克庄以此诗来表达对这位前辈学者的敬仰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与期待。

《挽朱吏部子明二首》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刘克庄对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这首古诗,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刘克庄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感受到他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对文化传承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切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