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法曹一凤内子

□□稿砧死,先畴自垦耕。
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
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
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法曹一凤内子》是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深邃意境和精湛技艺,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年—约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学者。他与辛弃疾并称为“辛刘”,是南宋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擅长写咏史抒怀之作,其诗词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独特且富有感染力。
  1. 诗词原文
    藁砧死,先畴自垦耕。
    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
    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
    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

  2. 诗词解读

  • 藁砧死,先畴自垦耕:这里的“藁砧”指的是丧事中用的一种木杵,而“死”则表示生命的终结。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丧葬习俗中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生活的影响。
  • 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和谐而凄凉的画面。鸳鸯在天空飞翔时,象征着夫妻恩爱;而当其中一方离去后,另一方只能独自承受这份痛苦。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无常和夫妻间深情厚谊的主题。
  • 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这里的“鄹人母”可能是指一个贤良淑德的母亲,而“持家寡妇清”则形容这位母亲虽然失去了丈夫,但依然能够独立承担起家庭责任,维持家庭的清正廉洁。这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 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记载的无奈感。由于时代变迁和政治原因,许多重要事迹被埋没或遗忘,但民间的评价依然存在,成为后人了解历史的依据。诗人在这里强调了民间评价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传承的珍视。

刘克庄的《挽李法曹一凤内子》不仅是一首表达哀思和悼念的作品,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生命、家庭和历史的独特见解和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