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梁

春泥滑滑雨丝丝,一路阴寒少霁时。
水入陂渠喧似瀑,云从山崦上如炊。
燎衣去傍田家火,炙烛来看野店诗。
落尽梅花心事恶,独搔蓬鬓绕残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梁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而非文学作品。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对该诗及刘克庄其他作品的介绍:

  1. 《渔梁》原文
  • 春泥滑滑雨丝丝,一路阴寒少霁时。
  • 水入陂渠喧似瀑,云从山崦上如炊。
  • 燎衣去傍田家火,炙烛来看野店诗。
  • 落尽梅花心事恶,独搔蓬鬓绕残枝。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初名灼,以荫入仕,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其诗词作品富有感慨时事之作,为南宋江湖诗派和辛派的重要作家。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时节渔梁地区的景色,通过对春雨、水声、云彩等自然元素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深刻反思。
  • 刘克庄的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1. 文化意义
  • 《渔梁》不仅是刘克庄个人情感与审美的体现,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渔梁这一特定地理和文化背景的描述,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渔梁》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宋代诗歌,它不仅反映了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个人风格和生活经历,同时也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