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竹庙

借榻丛祠日已曛,瓣香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客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盖竹庙》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宋代。这首诗以“借榻丛祠日已曛”开篇,描述了诗人对神灵的虔诚拜谒之情,以及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背景
  • 生平经历:《盖竹庙》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刘克庄。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生于南宋后期。他一生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和度宗五朝,曾担任过地方官和朝官的职位。尽管在宦海中沉浮不定,但他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1. 诗歌原文
  • 首句解读:“借榻丛祠日已曛”,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到达一处供奉神灵的庙宇时,天色已晚的景象。诗人用“借榻”一词,表现出自己对神灵的敬意以及对庙宇的依赖感。
  • 次句分析:“瓣香频此谒灵君。”这里的“瓣香”是指敬献的香瓣,而“谒灵君”则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虔诚拜谒。诗人多次前往这座庙宇,向神灵表达自己的敬意与祈求。
  • 三、四句赏析:“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政治的思考。诗人认为,那些虚幻的梦想不必再被反复追求,而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实际的文学创作中。
  • 结尾寓意:“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客移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他认为,一个明智的君主不需要频繁地狩猎,而是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治理来发展国家。
  • 情感寄托:“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最后两句诗,诗人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传达给远方的妻子,并嘱咐她不要烧毁那些象征荣誉的十袭荷衣。

《盖竹庙》不仅是刘克庄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对国家、民族命运深刻思考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