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榻丛祠日已曛,瓣香频此谒灵君。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客移文。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
【注释】:
- 盖竹庙(竹庙):指竹洞山的一座庙。竹洞山,又称竹峰山,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山上。
- 借榻:指借用别人的床铺休息。
- 瓣香:敬献花枝。
- 傥来梦事:指偶然得到的东西,往往不是真意所愿。
- 向去诗材:指以前写诗的材料或才华。
- 明主:英明的君主,这里指宋神宗。不消:不需要。
- 故山:指故乡的山川。
- 客移文:指将客人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
- 报与荆妻说:告诉妻子荆氏。荆氏是作者的妻子。
- 十袭荷衣:形容衣服华丽,比喻富贵荣华。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诗人在《上人乞留别》一诗中说:“自君之出矣,我独不能忘。”这首诗就是诗人在送友人归乡时写的。
“借榻丛祠日已曛”,首句写送友还乡的情景。诗人在竹庙里设席款待友人,日暮时分,天色已暗,诗人送走友人后,仍留在庙中歇宿。
“瓣香频此谒灵君”,次句写诗人在庙中虔诚祭拜神灵。“瓣香”指点燃的香,“谒灵君”是指祭祀神明。诗人频频焚香祭奠神灵,表达了自己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傥来梦事休重卜,向去诗材进几分”,第三句是说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傥来梦事”指的是偶然得到的东西,往往不是真意所愿。诗人担心自己的命运如同梦中得到的一样,难以长久。而“向去诗材”则是说自己以前的才情已经减退,难以再写出像以前那样优秀的诗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忧虑和对诗歌创作水平的担忧。
“明主不消人谏猎,故山空使客移文”,第四句是说君主不必亲自去打猎,因为已经有了更好的方法。这里的“明主”指的是英明的君主,“人谏猎”是指有人劝君主不要去打猎。而“故山空使客移文”则是说由于有了更好的方法,因此不需要把客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赞美和对政治清明的期盼。
“寄书报与荆妻说,十袭荷衣莫要焚”,末两句是说给妻子写信告诉她,家中有十件衣服可以保暖了,不要全部烧掉。这里的“荆妻”指的是诗人的妻子荆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和爱护。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友人归乡的场景、表达对神灵的敬拜、担忧自己的命运、希望君主能够采纳更好的方法、给家人写信告诉他们家里的情况等细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