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阿升

宝惜吾儿如拱璧,那知变灭只须臾。
畏啼尚宿通宵火,涂囟犹残隔日朱。
坐客相宽云梦幻,故人来吊讶清癯。
荒山岁晚无行迹,心折原头树影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阿升》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情感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艺术上的精湛造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见称于世。他的作品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尤其是关注民生疾苦,表达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1. 诗歌原文
  • 宝惜吾儿如拱璧:珍视自己的儿子如同珍贵无比的宝贝。
  • 那知变灭只须臾:却不知道世事的变化无常,转瞬即逝。
  • 畏啼尚宿通宵火:因为害怕哭泣而彻夜未眠,担心影响他人。
  • 涂囟犹残隔日朱:脸上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仿佛经历了连日的战乱。
  • 坐客相宽云梦幻:周围的宾客们对此宽容看待,认为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
  • 故人来吊讶清癯:老朋友前来慰问,对他的憔悴表示惊讶。
  • 荒山岁晚无行迹:在荒废的山中,岁月已深,他的身影已难觅踪迹。
  • 心折原头树影孤:内心深处感到孤独和失落,原野上树木的影子也显得格外孤单。
  1. 主题思想
  • 对生命的感慨:通过对儿子的珍视和对其命运的无奈感叹,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慨。
  • 对现实的批判:通过“畏啼尚宿通宵火”等描写,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种种苦难和不公。
  • 对人生的思考:“荒山岁晚无行迹”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和归宿的深沉思索。
  1. 艺术特色
  • 精炼的语言:刘克庄的诗句语言精炼,用词精准,每一句都充满深意。
  • 象征的手法:许多诗中的象征物,如“心折原头树影孤”,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 情感的真挚:刘克庄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情感真挚动人。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悼阿升》作为刘克庄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资料。
  • 文化传播: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及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悼阿升》不仅是刘克庄个人艺术成就的一个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悲剧的描绘,折射出了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