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汉阳守王中甫

自辞莫府径归耕,同舍分携阙寄声。
帐下飞书空有草,军中上级独无名。
山深仆不闻时事,塞近君应得虏情。
闻道汉东堪卧治,讯来依旧说招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汉阳守王中甫》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他以荫入仕,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是南宋江湖诗人,辛派重要词人。他早年与永嘉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在其与其他江湖诗人之上。这首诗反映了他辞去官职,返回故乡耕田的生活状态。

  2. 内容分析: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表达了诗人特定的情感和思想。首句“自辞幕府径归耕”描绘了诗人辞去幕府官职,直接回归农田的场景,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第二句“同舍分携阙寄声”则展现了诗人与同僚之间的分离之情和对彼此消息的关切。第三句“帐下飞书空有草”,表达了书信往来的徒劳,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以及无法通过书信传递信息的无奈。第四句“军中上级独无名”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军中的孤独感,可能也反映了他对战事的忧虑。第五句“山深仆不闻时事”,揭示了诗人身处山林之中,对外界事务的无知和隔阂。最后一句“塞近君应得虏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危的关心和对战争形势的担忧。

  3. 艺术特色:《寄汉阳守王中甫》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诗的传统体裁,韵律严整,对仗工整,体现了宋代诗词的艺术风貌。在内容上,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又融入了对时局、战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寄汉阳守王中甫》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这首诗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