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方武成壶山韵

图经云此有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
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
鸟归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村起远烟。
君若能抛尘里事,一龛共占野云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方武成壶山韵》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次方武成壶山韵》不仅是刘克庄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以及诗论家。他出生于莆田(今属福建),其生平经历丰富,从政、入仕直至担任工部尚书兼侍读,展现了他多方面的才能。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影响,但后来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成就超越其他江湖诗人。
  1. 诗词原文
  • 图经云此有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这句表明了壶山中隐藏着神秘力量,曾有仙人在此跃入过。
  • 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描绘了由于砍伐树木导致的山形消瘦,而留下的空寂让僧人感到孤独。
  • 鸟归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村起远烟:通过鸟儿归巢和樵夫返程的情景,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君若能抛尘里事,一龛共占野云边:鼓励他人放下红尘俗事,与自然为伴。
  1. 诗意解读
  • 自然与人生的对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永恒不变之美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变化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隐逸生活的向往:诗句中的山林生活被描述得宁静而美好,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倡导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1. 艺术特色
  • 严谨的结构:全诗结构严谨,每一句都紧扣主题,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丰富的想象: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使诗歌富有韵味和深度。
  • 深沉的情感:诗人在诗歌中流露出深深的情感,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的态度,都充满了深情。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地域文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辈出,诗歌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刘克庄作为南宋江湖诗人的代表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

《次方武成壶山韵》不仅是刘克庄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