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经云此有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
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
鸟归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村起远烟。
君若能抛尘里事,一龛共占野云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次方武成壶山韵”是第一句,点明题目和地点;“图经云此有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意思是:相传这里曾有仙人居住过,曾经看到壶公从壶中跃出;“斫木人多山渐瘦”,意思是:砍柴的人多了,山渐渐瘦了。“结庵僧去石谁眠”,意思是:建庵的僧人走了,山上的石头还能睡觉吗?“鸟归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村起远烟”,意思是:鸟儿飞回半山腰,衔着斜阳归巢;打柴人返回稀疏的山村,升起炊烟。“君若能抛尘里事,一龛共占野云边”意思是:你如果能够抛开世俗的事情,我和你一起在野云旁的山间建个小庙吧!这是尾联,表达诗人与友人共同隐逸山林的愿望。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次方武成壶山韵

图经云此有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

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

鸟归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村起远烟。

君若能抛尘里事,一龛共占野云边。

赏析:

首联写壶山的仙迹传说。壶山,位于今安徽省歙县东北,因山顶岩石似壶形而得名。传说晋代有仙人壶公曾在此炼丹,故后人称此山为“神仙山”。诗的前一句“图经云此有神仙”,即点明壶山的仙迹传说。后一句“曾见壶公跳入年”,则说明此地确有神仙居住过的史实。

第二联写当地百姓生活状况。“斫木人多山渐瘦”两句写砍伐树木的山民日益增多,使山势日渐险峻,山体逐渐消瘦,这正说明当地人民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毁林垦荒,导致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联写山中自然景色。“鸟归半岭衔斜日”写归巢的鸟儿飞向山中的半岭处栖息,衔着落日归巢。“樵返疏村起远烟”,则是说那些外出打柴归来的村人在山脚下的村子歇息时升起炊烟。这两句描写的是一幅宁静、优美的山野田园风光。

末联是抒发隐逸之志。“君若能抛尘里事,一龛共占野云边。”意思是说,如果你也抛下世俗的事情,我和你一道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在野云旁建个小庵吧!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隐逸山林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