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千岁庵听泉

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千岁庵听泉》是宋代著名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宋金战争和元朝入侵的动荡时期,这使他的诗作中蕴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 作品来源:《宿千岁庵听泉》这首诗是在刘克庄晚年时所作。据传,在一次游历中他来到了一座名为千岁庵的地方,被那里的泉水声所吸引,于是便借宿于此并聆听泉水之声。这首诗便是他在宿于千岁庵时所创作的。
  1. 诗意内涵
  • 自然之美的感悟:刘克庄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泉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美的深深感悟。泉水的声音如同自然界的力量,激荡着诗人的心灵,使其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刘克庄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活力的自然世界中。
  • 艺术追求:这首诗还体现了刘克庄在艺术上的追求。他运用了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将泉水声音的变化描绘得生动形象。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 内心世界的反映:诗中的“骤闻”、“久听”等不同的听觉感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听觉体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1. 写景手法
  • 感官体验的捕捉:在《宿千岁庵听泉》中,刘克庄巧妙地捕捉了感官体验。他不仅描述了视觉上的变化,如“怒涛犹壮伟”、“细点更清圆”,还通过听觉来展现泉水的声音,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 时空转换的技巧:刘克庄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时空转换的技巧,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内泉水声音的描述,展现了时间流逝对自然界的影响。这种技巧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宿千岁庵听泉》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