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注释】

宿千岁庵:住在千岁庵。

因爱庵前一脉泉:因为喜爱山间清泉的悠扬。

襆(fú)衾:用布裹的被子。

来此借房眠:在这里借住,即借宿。

骤闻将谓溪当户:突然听到水声,好像溪流在窗前。

久听翻疑屋是船:久听水声又觉得像是船行水上的声音。

变作怒声犹壮伟:泉水变成怒放的声音,仍然雄壮有力。

滴成细点更清圆:水流成水滴,声音更清脆悦耳。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你看看当年王羲之《兰亭序》的帖文,也把湍急的水流当作管弦乐。

兰亭:《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迹,传为其与谢安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宴集时创作的序言,共三十四行,一百九十二字。王羲之为之作序并书之。《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千岁庵前山泉的美妙声音以及作者由此而引发的联想和感慨。首联写作者因爱清泉而来到千岁庵;颔联写听到泉水之声后的感觉;颈联进一步描绘泉水的声响;最后两联则由泉水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赞叹其书法之美。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因爱庵前一脉泉”,直接点题,写出了作者来到千岁庵的原因,也就是为了观赏那清泉。这里的“一脉”二字,形容泉水源远流长,如同一条血脉贯穿整个山谷,形象生动。

颔联“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则是通过听觉的变化来展现泉水的美妙声音。这里,作者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泉水声比作溪流的声音、船行的声音,既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音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颈联“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则是从泉声的强弱变化来进行描写。泉水由大到小,由强到弱,再到细微如珠,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在奏响。这里的“怒声”和“细点”都是比喻,分别形容泉水在高潮时犹如怒狮咆哮,在平静时又像琴弦上弹出的音符。

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则是以泉水之声来比喻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亦把湍流替管弦”则意味着他的书法之美足以媲美古代的乐器管弦之声。这一比喻既赞美了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又展现了泉水的清澈与纯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