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傅监仓

少豪颇似括谈兵,老去方惭理未明。
窗下残书千遍读,卷中一字几回更。
撚髭人尽嗤吾拙,歃血谁当豫此盟。
肯啖菜根抄脱粟,许君十载共经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傅监仓》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时事的深刻感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才华横溢著称,尤以诗词见长,被后人尊称为“后村先生”。他的诗歌风格粗豪肆放,慷慨激昂,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和议论化倾向。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于其内容的广泛性和深度。
  1. 作品内容解读
  • 情感表达:《答傅监仓》展现了诗人在年迈时的反思与自省,表达了对自身学识和能力的自认不足。
  • 人生感悟:通过反复阅读书籍和深入钻研学问的过程,诗人反映了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求。
  • 社会关怀:诗句中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来改善民生的愿景。
  • 个人志向:诗人表示愿意与朋友共同承担重任,这反映了他坚定的志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常常有忧国忧民之情。
  • 个人经历:刘克庄本人仕途经历丰富,他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贬谪,也因学问深厚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这些经历无疑为其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答傅监仓》不仅作为一首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宋代文学的精髓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