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崇宁后长编二首

自入崇宁政已荒,由来治忽系毫芒。
初为御笔行中旨,渐取兵权付左珰。
玉带解来攽贵幸,珠袍脱下赐降羌。
诸公日侍钧天宴,不道流人死瘴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崇宁后长编二首》,由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为七言律诗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自入崇宁政已荒,由来治忽系毫芒。
    初为御笔行中旨,渐取兵权付左珰。
    玉带解来攽贵幸,珠袍脱下赐降羌。
    诸公日侍钧天宴,不道流人死瘴乡。
    陈迹分明断简中,才看卷首可占终。
    兵来尚恐妨恭谢,事去徒知悔夹攻。
    丞相自言芝产第,太师频奏鹤翔空。
    如何直到宣和季,始忆元城与了翁。

  2. 诗意解析

  • 政治腐败与个人命运:诗中的“自入崇宁政已荒,由来治忽系毫芒”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状况的批评与不满。同时,通过“玉带解来攽贵幸,珠袍脱下赐降羌”,描绘了政治斗争中的权谋与利益交换,展现了权力斗争的冷酷无情。
  • 官场生活与民生疾苦:“诸公日侍钧天宴,不道流人死瘴乡”揭示了官场生活的繁华与平民百姓的苦难之间的巨大反差,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
  • 历史变迁与怀旧情绪:“陈迹分明断简中,才看卷首可占终”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怀旧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变迁。
  • 政治理想与现实落差:“兵来尚恐妨恭谢,事去徒知悔夹攻”反映了作者在现实政治中感到无力和挫败,以及对过去理想政治的怀念。
  • 文人志趣与仕途选择:“丞相自言芝产第,太师频奏鹤翔空”展示了文人对于官场的厌倦与逃避,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
  • 历史回顾与个人情感交织:“如何直到宣和季,始忆元城与了翁”则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时期的追忆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1. 文学价值及影响
  • 反映社会现实:诗歌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深刻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展现了作者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 表达个人情感:诗歌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革、政治腐败和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文学风格独特:刘克庄以江湖诗派著称,其诗歌风格多变且富有个性,善于用词造句,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 历史价值高:作为宋代诗歌的重要代表,《读崇宁后长编二首》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为研究宋代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读崇宁后长编二首》不仅是一首反映南宋时期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刘克庄独特的文学风格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