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邻人兰花

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
我拙事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
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
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邻人兰花》是一首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古诗。诗中描述了两盆兰花的移置过程,并表达了对友人调护植物、维护环境的美好期待与感激之情。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豪放派诗人、词人和诗论家,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豪放不羁。
  • 刘克庄的文学生涯颇为丰富,曾历任多个官职,并在地方任职期间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
  1. 诗作内容
  • 《咏邻人兰花》这首诗通过描写兰花的放置位置和环境,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与环境的珍视。诗中“我拙事持令叶瘦”表达了自己对照顾植物的笨拙和努力,“君能调护遣花开”则表达了对友人帮助的期待和感谢。
  • 诗中还提到了隶人和稚子,说明有其他人参与照料兰花,而“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则透露出诗人对园艺工作的兴趣以及担忧资源浪费的情感。
  1. 诗作风格
  • 刘克庄的诗歌以其豪放洒脱著称,但在这首《咏邻人兰花》中,他巧妙地融入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 诗中不仅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状况,还反映了诗人对于和谐社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友情和互助的珍视。
  1. 文学价值
  • 作为宋诗的代表,刘克庄的《咏邻人兰花》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友情和社区生活的歌颂。
  •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刘克庄的《咏邻人兰花》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通过对诗作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友情、自然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