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寺

岁晚霜林落叶稠,携家来作鹿门游。
偈言恍似前生说,诗稿犹烦侍者收。
身上征衫抛未得,山中灵药采无由。
十年不独行人老,入定高僧白尽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鹿寺》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下面将详细介绍刘克庄的生平、创作背景及《白鹿寺》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担任过地方官和朝官,尽管宦海沉浮,六起六落,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以及百姓疾苦的申诉,始终痴心不改,至老不衰。
  1. 创作背景
  • 《白鹿寺》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刘克庄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目睹了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不幸,这些经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他能够以更深沉的情感和更广阔的视野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 作品内容
  • 《白鹿寺》描绘了诗人携家带口来到白鹿寺游玩的情景。诗句中“岁晚霜林落叶稠”表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携家来作鹿门游”则展现了诗人与家人共游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闲适中,而是通过描写寺庙中僧人的入定生活,反映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1. 艺术特色
  • 《白鹿寺》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全诗通过对白鹿寺秋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僧人入定的宁静画面的勾勒,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同时,诗人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使得这首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白鹿寺》作为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风貌及其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