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次韵再赋二首

当年双璧甲科郎,未羡燕山五桂芳。
奏赋何曾因狗监,谏书直乞罢鹰坊。
聚萤窗冷韦编蠹,下马陵芜宰树苍。
不是使君来北海,邦人岂识郑公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使君次韵再赋二首”是北宋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使君次韵再赋二首(其一)》。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慨。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奏赋何曾因狗监,谏书直乞罢鹰坊。
    聚萤窗冷韦编蠹,下马陵芜宰树苍。
    不是使君来北海,邦人岂识郑公乡。

  2. 诗歌内容解析

  • 奏赋何曾因狗监:这句诗意味着古代的文人学士,如贾谊、董仲舒等,他们因为才华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他们的文采和智慧被广泛地赞誉和推崇。
  • 谏书直乞罢鹰坊: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皇帝为了追求个人的娱乐和享乐,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甚至下令撤销了专门管理狩猎事务的机构。
  • 聚萤窗冷韦编蠹:这句诗描绘了古代学者夜以继日的勤奋学习的场景,他们利用蜡烛的微光来阅读经典,虽然环境艰苦,但他们的学习热情却丝毫未减。
  • 下马陵芜宰树苍: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诗人通过描写下马陵的荒芜景象,以及宰树的苍老,来表达对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英杰的深深怀念。
  • 不是使君来北海: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于政治变革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过去政治环境的批判,以及对贤能之士的怀念,提出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 邦人岂识郑公乡: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普通人的无知和愚昧的感叹。诗人认为,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历史的智慧和文化的价值。
  1. 艺术特色
  • 咏史怀古: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历史故事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尊重。
  • 含蓄表达: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 语言精炼: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没有过多修饰,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 历史背景
  • 此诗所咏之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复杂,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黑暗。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北宋时期社会状况和历史风貌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宋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影响与评价
  • 刘克庄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使君次韵再赋二首(其一)》作为他的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政治腐败的批评和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