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双璧甲科郎,未羡燕山五桂芳。
奏赋何曾因狗监,谏书直乞罢鹰坊。
聚萤窗冷韦编蠹,下马陵芜宰树苍。
不是使君来北海,邦人岂识郑公乡。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当年双璧甲科郎:
- “当年”指的是过去的岁月,“双璧”比喻两位杰出的才子或学者。
- “甲科郎”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士人。这里的“甲科”通常指第一等的科举考试,而“郎”则是中国古代对读书人的尊称。
- 未羡燕山五桂芳:
- “燕山”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泛指北方边陲之地。
- “五桂”是指古代官员的五品官位。
- “芳”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美好的声誉或成就。
- 诗人用“未羡”表达了对自己未能获得如此高位的遗憾和羡慕之情。
- 奏赋何曾因狗监:
- “狗监”可能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戏称或者讽刺。
- “奏赋”指的是通过上书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 “何曾因”意味着从未因为上述原因而改变或停止过。
- 这句诗可能反映了诗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时,不被世俗观念所左右的决心。
- 谏书直乞罢鹰坊:
- “谏书”是一种向皇帝上疏陈言进谏的方式。
- “鹰坊”可能指的是与养鹰有关的机构或部门。
- “乞罢”意为请求撤销或废除。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不良现象(鹰坊)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希望能够得到改善或撤销。
- 聚萤窗冷韦编蠹:
- “聚萤”可能指的是夜深人静时读书的情景。
- “窗冷”描述了夜晚寒冷的氛围,也可能暗示着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 “韦编”是古代用来书写竹简的工具,“蠹”则表示蛀虫,这里借指书籍被虫蛀坏。
-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深夜读书人的形象,展现了其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 下马陵芜宰树苍:
- “下马”可能指的是停下来休息的意思,也可能暗示着某种转变或开始。
- “陵芜”指的是丘陵上的草木,可能象征着荒凉或不毛之地。
- “宰树苍”中的“宰”可能是指管理或治理,“苍”则给人一种苍老、沉稳的感觉。
- 这句诗可能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辛之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或职位,感到欣慰和自豪。
- 不是使君来北海:
- “使君”是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北海”可能是指北海郡,也可能是对一种宽广胸怀或高远志向的象征。
- 这句诗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并非偶然来到这个偏远之地,而是有自己的使命和抱负。
- 它传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即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 邦人岂识郑公乡:
- “邦人”指的是当地的民众或百姓。
- “岂识”表达了一种怀疑或不确定的语气,询问这些人是否了解或认识到了真相。
- “郑公”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位贤明之士或典故人物“郑玄”。
- “乡”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或领域。
- 这句诗可能在表达一种担忧或忧虑,即当地人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意图和行动,以及这些行动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使君次韵再赋二首》不仅描绘了使君在北疆的经历,也展示了他对时代士人的境遇及其引发的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问题的批评,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